太行山下網路熱賣
網友評鑑5顆星買過的朋友都說物超所值
博客來人文史地-中國史地分類熱銷好書
如果您還想深入了解太行山下
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內容簡介
作者生於中原文化發源地,加之儒學古籍的浸淫,歷經戰亂流離苦難,走過黃河長江兩岸,以財務會計專業的角色,見證了抗日戰爭種種,以及台灣經濟的成長發展,透過史傳式的回憶記錄,展現中華文化生命的延續。
作者為河南省林縣橫水鎮人,於二七年進入在合澗鎮新成立的林縣中學,後經戰亂,學校遷至豫西靈寶復學,又輾轉到靈寶繼續學業,在高二階段,日軍又侵犯豫西,又流亡至西安,因為離鄉背井,多無經濟支援,遂在卅三年暑期考入管吃住的軍需學校,畢業後遷到台灣來工作。光陰似箭,作者也已白髮退休,以良好的國學基礎,文筆通暢的寫出自己在戰亂中遭遇以及奮鬥歷程,不僅自己可以勉惕,也可讓後輩們有所遵循努力向上。
作者友人張斌代序言及值得一提的幾點,頗有意思,摘錄於下:
在出版後記中,作者補充說明「太行山下」這個地方:「若干年前,尚在軍中服務時,鄉思難解,輒有如此感嘆。當時兩岸關係限制綦嚴,尺素難通,何云往還?開放後,多次探親,鬱鬱稍解,茲以八二高齡,回憶錄《太行山下》。‧‧‧近期,.有晚輩扶持,乃有重行登臨太行山之念。‧‧‧一家八口從太行大峽谷北端之絡絲潭(天橋斷)、青年洞、王相宕、桃花洞、冰冰背等作系列性之瀏覽。雖係舊地重遊,而觀感迥不相同,蓋以絡絲潭水奔騰澎湃,形成多處飛瀑,與枯水期之靜謐幽深,大異其趣,濁漳河水在此嘯鳴沖擊,迨越過石陣後,始悄悄東流。而青年洞深邃如昔,但從一線天夾道登臨山頂後,穿過兩山間新建鐵索懸橋,行走其上,懲悠晃晃,下臨絕壑,令人魂飛。‧‧‧此谷乃太行峽谷之谷中谷,最狹處僅二十公尺,全長七公里。稍向前行,即為黃龍潭,瀑布從高崖垂下,蒼壁白練,相胦成趣,流水相聚成潭,平若明鏡,其下五十公尺處有一塊巨石,名為「琴台石」,傳說姜子牙來此遊覽時,被山色流水陶醉,席地而坐,支起琴案,彈奏樂曲,樂而忘返,當你在此靜坐,似還能聆聽美妙的樂曲聲,余夫婦曾在此合影留念。‧‧‧太行峽谷景觀處處,天平山、小西天、黃華谷等,余亦次第登臨,尤其是天平山,以其峰勢峻極,「上平於天」,有天平北雄、太行之脊之美譽。北宋時名相韓琦經營驛道以通晉豫,山瀑流泉,神秘莫測,為歷代仙釋之徒、聖人雅士遊賞栖息,帝王叛臣屯兵留寨之地。我們在天平山觀景台小憩,真有「撥雲尋古道,倚樹聽流泉」之感受。自此遙望小西天,晉豫雄關十八盤天險,為歷代兵家戰略要沖,二千五百年前,晉將趙勝擊敗齊兵於此,其後石勒、高歡、趙匡胤、李自成皆曾屯兵於此。近代平民領袖(天門會頭頭)韓欲民亦曾屯兵北峰之四方,抗戰時新五軍師長劉月亭在此兵敗被俘,所以天平山實具有深厚之歷史文化背景。」
作者簡介
郭靖寰,字海屏,河南省林州市人,生於民國十二年,軍需學校(國防管理學院前身)畢業,軍中退役後轉調華視。
...繼續閱讀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