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靖康之變:北宋衰亡記

靖康之變:北宋衰亡記特惠價

靖康之變:北宋衰亡記網友評鑑4.5顆星

介紹給大家一本好書

博客來人文史地-中國史地分類促銷商品

  • 定價:320
  • 優惠價:79253
  • 優惠期限:2014年03月31日止

  • 靖康之變:北宋衰亡記

    想看更多[靖康之變:北宋衰亡記]的詳細說明嗎
    點圖即可看詳細介紹

    內容簡介

      兩代皇帝同時成為金人的俘虜,這在中國歷史上可說是絕無僅有。
      對於享受過文明富庶生活的宋人而言,靖康之變無異於滅頂之難。

      南宋高宗指出:「今日之禍,人徒知蔡京、王黼之罪,而不知天下之亂,生於安石。」靖康之禍歸罪於王安石、蔡京等人的說法,因此成為南宋的主流,甚至到元明清各代都有人持同樣的看法。然而,北宋滅亡原因果真是如此嗎?靖康之變的背後究竟隱藏著什麼玄機?

      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游彪鑽研宋朝歷史多年,在《靖康之變──北宋衰亡記》中,他將靖康之變置於核心,再從不同角度切入分析這場劫難,以及靖康之變後,南宋高宗苟且偷安,失去多次收復北方故土的機會。

      靖康元年(1126)正月初六,金人南下,朝野震驚,開封城在金軍的圍困下最終陷落。次年三月,金軍燒殺擄掠整座開封城後,強押徽、欽二帝及眾多皇室成上北上,北宋滅亡。此即靖康之變。

      宋朝,一直是令人人迷惘的,因其完全顛覆所謂盛世理應涵蓋各種層面的邏輯。然而,便是這般矛盾,深深吸引著眾多歷史學者,並試圖釐清何以無能的政治足以涵養出強勢、豐富的經濟文化,而這般繁榮似錦的經濟文化,卻又抵擋不住蠻橫外族的悍然入侵,靖康之變彷若噩夢,一夕之間,風雲變色,北宋慘遭摧毀。這樣的矛盾從何而來?而靖康之變的歷史責任,就只是王安石一人必須承擔的嗎?

      一開始,是宋太祖的強幹弱枝、重文輕武政策,自此武人成為朝廷弱勢,性質完全改變,例如大將曹彬。曹彬雖對收復後蜀及南唐有功,但其實並沒有多少戰功,然而卻受到宋太祖重用及當時士大夫推崇,主要原因在於他僅一味地聽令於宋太祖,唯命是從,而且知書達理。他善於揣摩上意,甚至在一次攻打北漢時,眼見勝利在握,他卻遲遲未出兵,最後竟下令撤退。即便戰敗了,他的理由竟是,「陛下神武聖智,尚且不能取得勝利,做臣子的怎麼能夠成功?」由此可見,宋代武人在政策的磨鍊下,成為未敢輕易貪功、只求明哲保身的臣下。

      而後,作者再論及靖康之變一直以來的罪人──王安石。游彪認為,王安石成為北宋滅亡的眾矢之的,在於南宋高宗刻意定調的言論。但在〈變法風雲〉一章中,作者自王安石本身的性格談起,他的質樸、不拘小節、懷抱理想的個性,是致使他淪為孤臣的主因,更使其在變法的過程中,只知從一而忠,無論是否得罪其他大臣,強勢地以科舉的方式,培植自己的勢力,進而導致嚴重的新舊黨爭。但在王安石看似一意孤行的背後,宋神宗才是背後扶植起往後黨爭態勢愈烈的那雙手。

      於是,作者接續分析起北宋末年幾位皇帝的執政風格,哲宗對反變法派的打擊、徽宗的奢侈無度以及欽宗的反覆不定。而亂臣賊子如蔡京等人,等於是乘虛而入,控制朝政,宰制國家,慫恿皇帝求和以偷安。

      靖康之變後,時代進入南宋。歷史總是說,秦檜是造成南宋無法收復失土的主因,但在作者分析下,秦檜不過一枚棋子,下棋者其實宋高宗。無論李綱、宗澤或岳飛,他們在與金國相搏的戰場上多次告捷,大有收復失土的可能,無奈宋高宗唯恐帝位在拯救徽、欽二帝南歸後受到威脅,總是下令撤軍,只求偏安。宋、金兩國以淮河為界的局面,大抵確定。

      而對於偏安的朝廷,南宋人各有所表,更因為身處危難間,人性愈發彰顯。於是可見李綱、宗澤及岳飛的忠心,秦檜及其黨人的貪生怕死、賣國求榮,李清照所見證的流離失所,以及辛棄疾的壯志未酬。作者在本書中,皆一一呈現,使靖康之變前後的歷史樣貌,更加完整。


    ...繼續閱讀



    arrow
    arrow
      全站熱搜
      創作者介紹
      創作者 feature 的頭像
      feature

      博客來-book網路書店-人文史地

      featur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